新团员代表王兴家代表796名新团员,郑重承诺。
资助标准为按专项审计核定的服务合同实际发生额的50%给予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申报单位的同类(同系列)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
资助范围及支持重点为2018年1月1日以来实施的购买工业设计服务项目,重点支持高端装备、电器电子、医疗器械、食品饮料、服装箱包、家居用品、文体器具、儿童用品等领哉及县域特色产业项目。项目条件为项目产品市场定位准确,在功能、结构、品质、形态、包装及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性通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我市五组家庭全部进入总决赛前八名。同时,我市还荣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本报讯(记者张玉凤)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在近日举行的河北省首届线上亲子运动会比赛中,我市代表获多个项目奖项。
据介绍,我市共有八千余个家庭报名参加比赛,三千余个家庭参加视频录制,最终有五组家庭在预赛中脱颖而出,并代表定州市参加总决赛。其中,木佃幼儿园冯紫诺家庭荣获亲子开合跳项目冠军,留早镇南仝房中心幼儿园孙兆芃家庭荣获趣味体能项目冠军,陵北小学李佳阳家庭荣获亲子俯卧撑项目第二名,大鹿庄乡中心幼儿园鹿雨航家庭荣获定点射门项目第四名,西城区王庄子小学支泽恒家庭荣获轮滑项目第七名。制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将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责任和义务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依法查处违法排污等行为。优化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创新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未利用地、复垦土地等拟开垦为耕地的,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依法进行分类管理。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减量使用化肥农药。加快推进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和分类清单。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完善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保障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安全。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建设管理。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田残膜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组织对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污水灌溉等区域农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范围、风险水平等。
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加强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禁止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推进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
加大财政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力度。严格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批,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规范化管理核查。
年底前,推进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空间信息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汇总。规范和完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体系,年底前,全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及修复。严格落实总量控制制度,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积极推进城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和化工企业、加油站、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等区域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及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工作。在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行无铬钝化技术。
推进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列入污染源整治清单中的企业,年底前完成综合整治任务。严格落实耕地风险防范措施,10月底前,全市所有受污染耕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
对违反《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依法对相关企业、土地使用权人或土壤污染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本报讯(记者王登强、通讯员赵磊)日前,我市印发《2020年定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年底前完成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全市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
加强重点区域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健全垃圾处理处置体系。
加强农田灌溉水水质监测和监督检查,防止未经处理或达不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废(污)水进入农田灌溉系统。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年底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及时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6月底前,组织对未经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开发利用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进行摸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居环境安全。
科学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加强城镇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强化农村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保护,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万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建立重点污染源管控和整治清单,纳入限期治理计划,严厉打击非法排污,有效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传输途径。构建土壤环境管理支撑体系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年底前,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上报、成果集成等工作,全面掌握重点行业在产企业和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分布,建立全市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组织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开展监督性监测。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年底前,建设完成符合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加强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监管。强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污染地块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机制。
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年底前,建成职责明确、优势互补的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
强化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开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监测。